一提起经典京剧《红灯记》,大家都会想到钱浩梁扮演的"李玉和"这个重要角色。正是因为他演得太出色了,后来拍电影版《红灯记》时,还是由他来演李玉和,让这个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人到中年的钱浩梁也曾风光无限,但命运也给了他不少考验。到了晚年,他的人生故事依然精彩得像传奇一样。
钱浩梁从小就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长大,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上海戏剧学校学戏。1956年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后,他作为第一批毕业生顺利进入学校实验剧团工作。
1962年,中国戏剧院为了充实演出团队,从戏曲学校实验剧团挑选了40名演员加入。当时,京剧大师梅兰芳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这个新组建团队的负责人。
剧团原计划表演《伐子都》,可就在演出前一天,主演不小心划伤了手指,完全没法登台。这可把大伙儿急坏了,眼看开演时间就要到了,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顶替这个重要角色。
最后,年轻的演员钱浩梁登台亮相,成功塑造了一个既勇猛又狡猾的生动角色。
由于在这次演出中表现优异,钱浩梁被调往中国戏剧团一团工作。当时团里的台柱子李少春身体欠佳,剧院领导为了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对钱浩梁格外重视。
幸运的是,钱浩梁很争气,学东西特别快,很快就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红灯记》的创作过程中,阿甲是个关键人物。
眼看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日期临近,阿甲心里特别着急。他一直觉得京剧是门综合艺术,光在剧本上琢磨根本不够。戏到底该怎么改,最终还得看舞台上演出来的效果。
但那时候他也承受着很大压力,因为按照京剧的老规矩,都是先有剧本才能开始排练,阿甲这种做法完全打破了传统模式。
眼看全国现代京剧观摩大会就要到了,阿甲不顾反对意见,把演员、舞台设计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叫来开会。他直接告诉大家:"咱们不能再按老套路来了,从今天起,排练和改剧本要同时进行。"
阿甲挑演员的时候,让李少春来演李玉和这个角色。
排练正进行到紧要关头,李少春却意外扭伤了脚踝。阿甲得知后心里特别难受,他沉默了很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导演的他很清楚,一个演员的好坏能直接决定整部戏的命运,尤其是核心角色。挑来挑去,他实在想不出有谁能比李少春更适合这个重要角色。
这么一来,阿甲看中了李少春的徒弟钱浩梁,权当是碰碰运气试试看。
钱浩梁刚开始表演时,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演。但导演阿甲在台下总喊停,提醒他:"别老是对台上的对手发火,你得学会用轻蔑的冷笑来表现。"
钱浩梁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问:"难道还要对敌人笑脸相迎?"
阿甲点头道:"这次饭局是他设的圈套,你得装出感激的样子,脸上带笑,嘴里说的却是冷冰冰的话。"
这番话让年轻的钱浩梁一下子想通了。
虽然阿甲觉得钱浩梁离李少春的水平还差得远,但现在实在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他只好不停地鞭策钱浩梁努力提升自己。
中国京剧院有位刚毕业的女演员叫刘长瑜,她个子很高,长得也很漂亮。
能不能演重要角色,最终还得导演说了算。阿甲注意到,这个年轻女演员虽然科班出身,但一点不摆架子,反而经常主动向老戏骨请教。
仔细考虑后,阿甲也觉得:不管是脾气秉性还是外貌条件,刘长瑜都很适合演"铁梅"这个关键角色。
这确实需要很大胆量,万一表演时出什么差错,责任就全在阿甲身上了,毕竟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当时还有人劝阿甲换个有名气的演员,但他就是不同意。
阿甲觉得选演员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原著形象。虽然杜近芳是知名演员,但她已经30多岁了,排练时大家都觉得她年纪偏大。在阿甲看来,刚毕业的刘长瑜才是最适合演这个角色的人选。
刘长瑜不仅嗓音清亮、长相出众,还特别擅长吸收别人的长处。
和刘长瑜刚登台时一样,阿甲也像对待钱浩梁那样,动不动就喊停。
与钱浩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当阿甲叫停时,刘长瑜总是睁着那双清澈的大眼睛望向他,目光纯净得看不出任何情绪。
看到这情景,阿甲忍不住笑了,他心想:这个刚毕业的年轻姑娘,恐怕很难真正明白老一辈革命者当年拼上性命的经历吧。
他无奈地解释道:"搞革命不是板着脸装严肃就行的。就像你演的李铁梅这个角色,也不是天生就明白革命道理,总得慢慢学习成长。"
导演,能跟我们说说当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吗?
阿甲叹了口气,用长辈的口吻劝道:"孩子,排戏这事儿得靠你自己慢慢琢磨,要把角色的心思演出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阿甲之所以愿意指导刘长瑜,就是欣赏她虚心好学的态度。在阿甲的悉心教导下,刘长瑜真正理解了"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这句话的含义,回家后还不断研究李铁梅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刘长瑜为了演好"李铁梅"这个角色,专门搬到郊区一位老太太家里住,亲身体验艰苦的生活。
刘长瑜参演后,《红灯记》的舞台呈现立刻生动起来。她塑造的"李铁梅"形象风靡全国,成为那个时代的全民偶像。当时照相馆里流行的经典造型——把辫子甩到胸前、双手紧握辫梢的姿势,正是模仿刘长瑜在剧中的标志性动作。
当年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的京剧《红灯记》连演42场,观众人数达到11万人次。
1981年,刚过40岁的钱浩梁选择重回京剧舞台,当时他正值壮年,自然感觉浑身是劲儿。
石家庄有家艺术学校请他去当老师,钱浩梁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艺术院校以培养艺术人才为主,老师们都清楚钱浩梁在艺术上的深厚功底,所以做事时总会征求他的想法。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还经常向他请教,希望能获得指导。
这些年钱浩梁自己一直在学戏,但还没带过徒弟。现在这些学生开始学戏的年纪都偏大,基本功也不如他们那一代人扎实。
钱浩梁决定从最基础的普通话教起,幸运的是学生们都很虚心好学,进步速度一天比一天快。
冬天学校没暖气,钱浩梁就带着学生晨跑热身,等身体跑暖和了再开始训练。他还抽空编写了《戏曲基本造型五十动》教材,把训练内容整理成50个标准动作,这套方法实践下来效果特别好。
小朋友们乐开了花,纷纷拍手称赞:"钱老师,您真会想办法!"
钱浩梁听完这番话,心里舒坦多了。他接着说道:"我把从老师傅那儿学来的手艺都教给你们了,人生哪能事事顺心,你们也要懂得知足。"
那两年,钱浩梁的妻子曲素英身体不太好,他就把妻子接到身边细心照料。幸运的是,妻子的病情很快好转。这下钱浩梁心里踏实了,晚年生活过得很美满:既有家人陪伴左右,又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这么多年过去了,钱浩梁依然很有名。只要他出现在京剧活动现场,戏迷们马上就能认出他来。不少老观众都是从小听着他的戏长大的。
1982年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艳阳楼》时,钱浩梁和妻子坐在观众席最前排。突然有位观众认出了他,惊讶地喊出声:"哎,这不是那个谁吗?"
很多戏迷都盯着钱浩梁看,搞得他有点不好意思,只能笑着跟大家点头示意。
粉丝们依然不依不饶:"都过去这么久了,您怎么不再登台表演了?"
钱浩梁遇到这个难题一时语塞,只好用微笑来礼貌应对。
1988年,钱浩梁借着慈善演出的机会,终于站上了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开演前很多观众都怕他临时缺席,不过最后整场表演非常成功,赢得了满场喝彩。
舞台周围架着十多台摄像机,记者们争先恐后地递上名片,用这种方式向钱浩梁表达敬意。
钱浩梁登台表演后赚了不少钱。有次在深圳演出完,他因为事情太多没顾上缴税。刚回到北京,他就马上去税务局要补交个税。但工作人员告诉他:演出收入要在演出当地交税,不能在北京交。
于是,钱浩梁专门给深圳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帮忙代缴了4000多块钱的个税。
这些年,刘长瑜依然活跃在戏曲圈,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大家能在《春草闯堂》《桃花村》这些戏里看到她的精彩表演。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她和老搭档钱浩梁再也没一起登台演出过,外界都在传他俩关系闹僵了。
2015年,中国戏曲学院组织了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当时已经退休的钱浩梁和担任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的刘长瑜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就在同年的重阳节,长安大戏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演唱会,主题是"霜叶比二月花更红"。八十多岁的京剧名家钱浩梁、李鸣岩等老艺术家们轮番登台表演,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大量戏迷前来观看。
年迈的钱浩梁虽然上了年纪,但精神头儿特别好,让人一看就觉得:他还是当年那个演李玉和的模样。
2020年9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浩梁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难过。
一个时代的记忆,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满头白发的刘长瑜出现在他的葬礼上,老人握着话筒哽咽道:"我得先跟大家说声对不起。"
刘长瑜一直觉得钱浩梁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提起过去的事,她现在是这样看的:"我当时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已。"
话音刚落,在场不少人就红了眼眶。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对李玉和这个人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著名京剧演员钱浩梁去世 曾在《红灯记》中饰演李玉和
庄则栋、刘庆棠、钱浩梁的命运起落 何立波 同舟共进